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前沿(ID:netqianyan),作者:周文君,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。
“名媛”也过着拼单的穷日子
最近,一篇关于上海名媛的文章火了,准确的来说,应该是“伪名媛”。
一位博主打入了上海名媛群,本以为是刘姥姥进大观园,没想到却见证了名媛们的“拼多多”日常。
要进入这个群,首先要交 500 元的入会费,并且证明自己拥有 10 万支付宝资产,然后便能与上海本地白富美一起,交流分享奢侈品,相约下午茶话会,结交金融巨子……
事情,从这里开始,就已经不对劲了。真正的名媛,会把这些东西标榜出来吗?
然后,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。
在群里,名媛们相约住 3000 元一晚的五星级酒店,你以为是一人一个房间?是 15 个人。
这种AA制的住酒店方式,也是够奇葩。每个人只需出 200 块钱,就能体验星级酒店。
微商让伪名媛们在共享经济之外,又多了一种选项:A货。
毕竟,真正的名媛,不可能只有那几件二手货和租赁品。
每一个在山寨工厂做代理的微商都声称自己是“原厂皮”,他们把正品研究得细致入微,A货相似度可达99%,甚至连手感都差不多,就算是放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面前,恐怕也难辨真假。
另外,微商们紧跟时下爆款和热点,在朋友圈为山寨产品卖力宣传,伪名媛们只需刷一刷他们的朋友圈,就能知道当下流行什么,自己又该添置什么新装备了。
“伪造名媛”背后的社会学原理
如果跳出种种令人浮想联翩的遐思,重新审视她们的消费行为,会发现,她们如同一个个被操纵的机器,深陷在虚浮的消费主义幻境中,无法自拔。
拿五星级酒店当家住,日常去宝格丽吃下午茶,出门开法拉利,奢侈品多到手软,在她们眼中,这才是人生标配。她们难道真的想在酒店安心睡觉吗?真心觉得下午茶好喝吗?真的需要这么多包包吗?
不,她们消费的并不是产品本身,而是意图通过这些消费行为,标榜自己不俗的品味、雄厚的财力,运气够好的话,还能以此融入上流社会。
正如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所说,“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,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做能够突出自我的符号,或让自己融入某个理想的群体,或模仿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自己本来所处的团体。”
当越来越多人陷入消费主义陷阱,收入又不足以支撑欲望时,只能另辟蹊径,拼团、共享、租赁、A货……
这世上有伪名媛,自然就有伪富豪。
前不久,媒体曝光了某PUA培训班的套路,其中,男学员们集资轮流在酒吧卡座摆拍,与伪名媛们拼团住酒店如出一辙。
除了摆拍之外,还有美食、健身、旅游、撸猫撸狗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每张照片与文案都经过精心策划,他们把这种照片称为朋友圈展示面。
在社会学中,有一个概念叫做“景观社会”,每个人都在通过照片、视频构建这个社会的景观,同样的,也展示着自我。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每个人都在社交平台上传图片、视频,为景观社会添砖加瓦。
就连曾经的种草平台小红书,它已经从最初的美妆穿搭社区,变成了一个展示生活的广场。在这里,既有人展示自己的体面生活,也有人手把手教你打造体面生活,美妆教程,还有网红景点、网红餐厅的拍照教学,一搜一大把。
人们苦练拍照、P图技术,或为了满足虚荣心,或为了构造美好生活的图景。然而残忍的是,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都是苦闷的,景观可以标榜现实,景观却无法成为现实。
在朋友圈和小红书里,生活看似是一袭华美的袍子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,里面藏满了虱子。